鱼藻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周王住在京镐城,所居安乐好地方。
注释
颁(fén):头大的样子。
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岂(kǎi)乐:欢乐。
莘(shēn):尾巴长的样子。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那(nuó):安闲的样子。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46-147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6-287
鉴赏
《鱼藻》,《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和安乐,有颂古讽今之意。《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
创作背景
《鱼藻》当作于西周时期。《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文本无稽。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镐民私幸周王都镐,而祝其永远在兹之词也。”他以为这是民众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简析
《鱼藻》是一首四言诗。这首诗赞颂周王饮酒的平和安乐,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有颂古讽今之意。全诗三章,都以鱼戏藻间或依于蒲草起兴,来描写周王在镐京安乐饮酒的情景。此诗形式和内容结合完美,三章诗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诗中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体现出民谣的风格。
羔羊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宋元君将画图
《庄子》〔先秦〕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宋元君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袖握管。君曰:“可矣,此真画者也。”
短文两篇
佚名〔先秦〕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