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黄河

谢榛 谢榛〔明代〕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空外:天外,空中。
棹(zhào)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诗人从开封出来,渡黄河,然后西游秦晋或北游燕赵,具体时间和游踪不详。这首诗是为描写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而做。

参考资料:完善

1、 侯全亮,孟宪明,朱叔君选注.黄河古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09:206
2、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102

简析

  《渡黄河》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题,古朴雄阔;颔联描绘日映波涛与风扫岸沙之景,突现黄河的气势;颈联由景而情,虽慨叹一己之身世,却不为愁情所困;尾联则顺此而下,将其微妙的心境,化作一片浑茫而悠远的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全诗充满动态感和立体感,状物工妙,充满豪迈奋发之气。

赏析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

展开阅读全文 ∨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1223篇诗文  2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人问道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

钟惺 钟惺〔明代〕

一局残棋运几终,仙凡甲子不相同。
安知河汉经年别,不似人间一夕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猫儿索食

王晫〔明代〕

  猫生儿,稍大。猫儿问母:“当何所食?”母曰:“人自教女。”猫儿夜至他家,隐瓮器间。有人见已,而相约曰:“酥乳肉等,须覆盖,鸡雏高举,莫之食。”猫儿审听,即知:鸡酥乳与肉,皆是我食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